员学术研究背景涵盖头足类人工繁育和养殖、头足类生理代谢特征及分子调控、海洋底栖动物分类及生态学等多个研究方向。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 SCI 学术论文近 70 多篇,获授权专利 20 余项,主编著作2 部和参编著作 6部,获挑战杯国赛最高奖等竞赛项目多项,制订宁波市地方标准1项,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宁波市科技局重点等累计 30余项,累计获得经费支持超过 1000 万元人民币。头足类繁育团队以头足类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了完善的头足类研究平台,将解决以虎斑乌贼为代表的养殖头足类生长性状、遗传育种、营养与免疫等一系列基础生物学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突破虎斑乌贼养殖产业化的瓶颈,探索最经济、最高效的头足类繁育技术,在头足类的良种筛选和规模化制种技术、健康苗种高效繁育、生长性状和遗传背景以及病害发生和防控技术方面实现充分技术储备。
本团队重点围绕海洋资源修复与可持续利用等国家重大国策和战略需求,针对我国乌贼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困境。从2003年开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转化项目、宁波市科技局重点研发目持等支项下,主要围绕虎斑乌贼、拟目乌贼和曼氏无针乌贼全人工繁育、增养殖及资源修复技术开展研究。经 20余年的产学研联合攻关,率先突破乌贼全人工繁育、健康养殖、资源修复等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使濒危的乌贼资源得到有效修复,重新形成渔汛,同时虎斑乌贼已成为养殖新品种,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乌贼增养殖产业链,推动了中国头足类产业的形成与发展,获得国内外学者与机构给予高度评价:走在了世界头足类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研发领域前沿。研究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和宁波市科技进步奖各一项;发表论文7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20余件,出版专著1部,制订地方标准2项。中央电视台以《宁大“乌贼妈妈”:征途是大海》、《虎斑乌贼—靠“贼”赚钱心不虚》等为题对本研究成果进行了跟踪报道。
本团队1982年起就建立了单细胞饵料藻保种室,目前保存有海淡水饵料微藻一共近百株,为浙江省最大的饵料微藻保种室,长期为宁波、台州和温州地区水产育苗企业提供饵料微藻藻株。近些年项在国家、省项目资助下,在微藻的分离筛选、培养及应用的研究等方面开展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已在国内外高级别刊发表高质量论文40余篇,获授权专利8项,制定了浙江省企业标准1项。尤其近几年通过分离和诱变等筛选了具有自主知识培养技术产权的多株优良饵料微藻,包括具有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EPA、DHA)大龙骨藻、曼氏骨条藻、小环藻、棘冠藻和新月菱形藻诱变低温种等多株优良饵料微藻,为水产苗种繁育提供保障。同时在微藻定向培养技术方面筛选出浙江省海水虾类养殖的优质藻株2株,解决了浙江海水虾类养殖中定向培养的优质藻株匮乏瓶颈,集成创新了基于优质微藻定向培养的海水虾-南美白对虾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