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博彩大全-博彩导航
史策、王春琳教授团队首次利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成功诱导“黄油蟹”,转化比例高达40%。该成果以“The first evidence that “butter crab” in mud crab (Scylla paramamosain) could be induced in the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RAS)”为题,发表在水产领域中国科学院双一区《Aquaculture》期刊上(图1)。

图1 研究成果在《Aquaculture》上发表
黄油蟹一种特殊的雌性拟穴青蟹,这一名称源于其血淋巴呈现金黄色油状,明显区别于一般青蟹(图2)。黄油蟹仅零星地出现在广东部分地区的青蟹养殖池塘中,其自然产出比例小于1%,因其口感鲜美、营养优越且数量稀少,深受消费者喜爱,高品质的黄油蟹价格可高达2000-3000元/只,被称为“蟹中之王”。
黄油蟹人工诱导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但其产生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有“种质说”、“病变说”和“环境说”等多种假设。因缺乏可行的诱导方法,在室内集约化养殖系统中生产黄油蟹的工作尚未见学术性报道。
宁波大学海水蟹育种与养殖技术团队聚焦于海水蟹类育种与集约化养殖技术,突破了海水蟹集约化养殖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完全不同于广东地区的池塘养殖模式,团队利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环境调控诱导卵巢发育成熟的雌性青蟹转化为黄油蟹,具有养殖密度高、转化率高,产出的黄油蟹个体规格大、品质好等特点,该工作不但为解析黄油蟹形成的内在机制开拓了新思路,也为其工业化养殖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

图2 普通青蟹与团队诱导的黄油蟹外观及内部组织对比
博彩大全-博彩导航
和中国三门青蟹产业技术研究院为该研究的主要完成单位,宁波大学海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俞凯佳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博彩导航
史策、王春琳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浙江省“十四五”育种专项水产协作组项目(2021C02069-6)和三门青蟹产业技术研究院专项等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