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博彩导航
微生物与渔业健康团队张化俊副教授和张德民教授在国际著名水环境期刊《Water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Metagenomic insights into the rapid recovery mechanisms of prokaryotic community and spread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fter seawater disinfection”的研究论文,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揭示了海水消毒后原核群落恢复机制及对抗生素抗性基因传播的影响。本文是继该团队2023年在《Water Research》上发文报道漂白粉消毒后原核群落可快速恢复现象后的深入开展的机制研究。

水产养殖病害频发为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进行海水消毒是控制潜在病原,确保养殖顺利开展的必要措施。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的消毒是水处理系统中常见的水质安全管控措施,用以控制水中的病原菌和去除抗生素耐药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等风险因子。在我们前期的研究中(Tang et al., Water Research, 2023),发现使用漂白粉消毒海水16 h后,微生物群落能够迅速恢复,显著降低了消毒效果;然而,导致微生物群落快速恢复的机制仍不清楚。
团队于对虾帆布池养殖系统,利用生产中常用的漂白粉浓度(100ppm)进行源水消毒,发现原核群落在消毒16 h后即开始快速恢复,其机制是消毒后微生物间的协同互作增强(群落水平)和高抗消毒细菌(DRB)的存在(菌株水平)所致。与外排泵相关的消毒抗性基因(DRGs)是支持DRB抵抗消毒的主要分子机制。在78种注释到的ARGs中,只有10种ARGs在消毒72 h后显著下降,表明漂白粉消毒无法有效去除海水中的ARGs。此外,基于宏基因组分箱的数据发现细菌对消毒剂和抗生素具有共抗性。针对分箱得到的假单胞菌科的两种高抗DRB的基因组分析表明,这两种DRB均携带16种DRGs,消毒后在原核群落的恢复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影响消毒后海水中ARGs的存留。
与我们之前的研究(Tang et al., Water Research, 2023)相比,本次研究开展于夏季且地点不同,即两次实验的环境温度和起始细菌群落不同;但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温度或起始细菌群落是否一致,海水消毒后原核群落均能迅速恢复,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本研究揭示了消毒后海水原核群落的快速恢复机制,且当前在海水养殖中使用的消毒策略可能通过促进细菌对消毒剂和抗生素的共抗性,进而带来潜在的环境和公共卫生风险。未来,采用与氯基消毒剂机制不同的二次消毒方法,如紫外线或臭氧处理,可能有效缓解这些潜在风险。

博彩大全-博彩导航
2021级硕士生闫娇娇和合作单位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张新旭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博彩导航
张化俊副教授和张德民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宁波市重大等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