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彩导航
文件
海洋政〔2022〕2号
博彩导航
水产养殖学新农科专业建设方案
各系所、办公室:
《博彩导航
水产养殖学新农科专业建设方案》经2022年第4次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公布。
博彩导航
2021年2月21日
博彩导航
水产养殖学新农科专业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以《水产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基本要求,着眼本专业特色与传统优势,立足浙江,辐射全国,放眼世界,积极推进新农科建设,积极推进农理、农工、农经结合,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经济与生态思维改造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加强立德树人与耕读教育,深化水产养殖学专业教学改革,培育卓越水产养殖新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成合格的国家一流专业,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建设目标
水产养殖学新农科专业人才培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依托宁波“一港两湾”海洋产业优势和“海洋经济中心区”的特点,根据学校向研究型大学建设的目标,发挥学院水产学科“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与省一流学科优势,对接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和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建立健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品德养成、体魄健康、知识技能获得全面发展,培养秉承中国特色的绿色水产养殖理念,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系统地掌握水产养殖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拥有较好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开阔的国际化视野,能够在水产及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科技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的知农爱农兴农卓越拔尖创新型或农工复合型人才。
三、总体要求
以我国现代绿色水产养殖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充分体现“新农科”学科交叉融合特点,加强学生爱国教育,注重中国耕读文化,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维持本专业本科阶段学制基本不变,兼融本硕博连读或直续创新机制;基本保持专业总学时数,加强劳动、美学教育,强化生物、信息、工程技术、渔业经济等课程嵌入,构建适应水产养殖业需求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坚持规范教学教育,完善教学过程与教学行为的规范;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育和造就一支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兼具、教学与实践能力兼备、专职与兼职互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教学投入,积极参与优秀教材编写与一流课程建设,维护与不断更新专业专业教学仪器设备;注重教学成果的形成、转化和应用,完善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机制和应用;坚持适应现代水产养殖产业发展的可持续专业教育战略,培养出合格的新农科人才。
四、重点任务
1. 强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始终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学校立德树人公共课教育基础上,充分发挥水产养殖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特色与优势,挖掘每门课程的思政点,构架专业基础课课程群、专业课课程群思政线或思政面,要求任课老师掌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建立与健全适应本专业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特色教育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三全”思政育人,促进学生品德养成、体魄健康、知识技能获得全面发展。
2. 完善水产创新班管理举措,创新本硕博连读或直读机制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2.0与水产养殖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要求,根据我校研究型高校建设需求与博彩导航
水产一流学科建设特点,坚持水产养殖学专业分类分层人才培养策略,完善水产养殖创新班的选拔、本硕贯通、本硕博连续或直读培养方案、教学资源投入、创新班与普通班进出、升硕与本科毕业分流、支持与保障条件等机制,构建适合研究型学科、现代水产养殖业发展需求的一流本科专业教育体系,培养出适合今后个性化发展的卓越拔尖创新型与农工复合型各类人才。
3.构建适应产业需求课程体系,改造水产养殖学专业培养方案
根据国家立德树人与新农科专业建设内涵要求,在专业教学课程总时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校院联动,合理调整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交叉融合课,完善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适当增加美学、劳动公共课,增设渔文化、渔业经济、生物、信息、工程、水产品加工专业交叉融合课并上调实践学时,梳理课程间重复内容,适当调整原体系各课程内容与学时数,构建适合现代水产养殖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新时代下水产养殖行业新农科要求的人才。
4.提升教学过程与教学行为规范,促进师风学风进一步提高
课程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单元,课程教学过程的规范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根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的实际需要,结合全面课程思政,提升与实施教学过程规范,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教学大纲与教案的编写、教学方法运用、教材选用、系列思政点安排、课程辅导、课程考核等要求。教师与学生是课程教学的双主体,教学行为的规范性同样关系到教学质量与效果。依据不同类型课程需求,结合老师“四有”要求与学生学风要求,提升和实施教学行为规范,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纪律、教学态度、精神风貌等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钻研精神等要求。
5. 强化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构建一流师资队伍凝聚机制
水产养殖专业是国家一流建设专业,支撑水产一流学科建设,需要配备与聚集一批又红又专、有国际视野、老中青结合的一流师资。作为实践性很强的水产养殖学一流专业在新农科建设中需要一批创新性强、实践经验丰富、学科交叉融合的师资。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与科研能力,更要掌握教育教学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能通过学习、研究与实践,提高教学能力,并将科研与实践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健全基层教学组织与教学研讨机制,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培育和造就一支理想信念坚定、教学能力一流、校内外专兼职互补的一流教师队伍。
6.加强教学资源与经费投入,确保教学条件持续改善
按照国家一流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加强校院联动,充分利用博彩导航
水产一流学科、一流专业经费投入与使用机制优势,集中财力人力办大事,持续完善教学资源,加强数字化、网络化及虚拟仿真教学与管理;加强教学仪器设备添置、维护与更新;加强与水产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相对稳定的、条件优越的、代表现代生产水平的实习实践基地;加强科教合作,培育创新创业资源,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加强与社会、实力企业和沟通,争取社会与企业的多元协同资金投入、成果共享机制;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合作,促进更多学生具第二校园经历,确保教学条件不断提升。
7.建立教学成效和质量评价体系,健全教学效果应用机制
根据新农科专业与水产养殖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要求,加强包括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创新创业等方面改革,形成教学成果,并建立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督导评价等多主体参与的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效果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年终考核、教学奖励以及评优、职称评聘、高级别人才推荐等的主要依据,有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充分实现。
五、关键举措
1.完善德、体、美、劳课程体系,确保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传统的课程体系对照新时代人才培养观要求,在德育的教育方法上、体育的教育观念上存在不足,在美学与劳动观课程上基本缺失,通过以下课程与内容调整,以树立正确的新时代育人观,确保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按照国家一流专业培养质量要求、新农科建设要求等,校院联动,增设与调整相关课程与内容,思政课程由学校公共课安排,课程思政由学院安排,学院拟出版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思政点集,包括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涉及的有关水产类政治、国家战略、政策、渔文化遗产、水产人精神传承、身边榜样等。要求选修美学或艺术类校公选课2学分,学院开设中国渔文化、水产劳动课各1学分。
2.完善水产创新班管理制度,推进多元化卓越人才培养
原水产创新班设置与管理从新农科与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标准来审视,显示出一定缺陷性,通过以下措施的调整,推进多元化卓越人才培养。拟完善水产创新班管理文件,包括水产创新班的学生选拔(普通班选进创新班)与淘汰(创新班入普通班)条件、差异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导师制、支持措施、分流办法(本科毕业或升硕)、本硕贯通与本硕博连读或直读培养方案设置、质量评价等,以落实创新班以卓越拔尖创新型出口为主,普通班以卓越农工复合型为主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
3.加强生物、信息、工程、经济类知识嵌入,构建适应水产养殖业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
从传统水产养殖学专业课程体系看,还不能满足现代水产产业需求,通过交叉学科课程的引入,强调跨学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施、新方法、新产品、新理论等在传统水产养殖业的应用与整合,提升产业适应度,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虽然以生物技术提升水产养殖技术与理论已比较成功,但相关专业基础课的内容上还需进一步调整;现代水产养殖业急需信息与工程类技术来提高信息化、设施化、自动化、装备化、工程化水平,这类课程相对交叉结合较少,拟增设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流体力学、土木工程、设施化水产养殖装备等工程设计方面的课程或内容,拟增2-4学分;现代水产养殖业需要延长产业链与经济性分析,传统课程几乎没涉及这类课程,拟增设渔业经济课程1学分,水产品加工与冷链课程1学分。以上课程并考虑理论与实践课时分配比例。
4.提升师德与学风规范,构建新时代下新农科建设教风与学风新标准
根据立德树人、新农科专业建设要求,在师德师风上,还存在思政教育重视不够、编好书上好课意识不强、教学理念不够清晰、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欠缺、重科研轻教学、教学方法陈旧、关注自身多关心学生少等诸多问题,也存在着学生水产养殖专业意识不强、吃苦耐劳的劳动意志不够、眼高手低、纪律性不强等不少问题,通过提升教风与学风规范,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确保新农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根据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的实际要求,制定和实施高标准教学过程规范,其内容包括教学大纲与教案的编写、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运用、教材编写与选用、系列思政点安排、课程辅导、课程考核等。加强教师“潜心问道、以德施教”的职业修养,落实“四有”老师要求,实施包括教学纪律、教学态度、精神风貌等教学行为规范。落实“三做”学风要求,实施包括学习纪律、学习态度、钻研精神等学生学习行为规范。
5.加强教育培训与教学研讨,构建德才兼备能教好学生的一流师资队伍
水产一流学科与水产养殖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呼唤着能善科研又善教学的一流师资,目前不少年青教师存在着科研与教学相隔立、不懂教学原理、缺少个人发展规划、懂理论缺实践经验等现象,通过以下措施,以凝聚一批德才兼备、能研能教、懂理论善应用的一流师资队伍。加强出国出境访学与教学进修,同时聘请国外高水平教师来院任教,组建国际化教学团队,以扩大国际视野与国际影响;加强科技特派员等方式挂职水产企业、涉渔乡镇、政府部门,以扩大国内行业、产业与社会视野;加强校内部门挂职、教育原理与现代教学技术培训、结对助讲,以提高教学管理能力与课堂教学能力;加强产业化科研与带学生生产实践,以提高产业应用能力与指导学生实践能力;加强跨学科合作科研,以提高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加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地方服务高校三功能实践,以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能力;加强教研室与教学团队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同行评价、课堂教学反思、教学研讨与交流功能,以提高教学方向掌控能力;加强学院督导教学检查与学院和学生评教作用,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竞赛、编写教材、一流课程建设、指导学生学科竞赛、教学研究,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加强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作用,以提高年青教师职业规划能力;加强校内外科教协同与产教协同,以提高校内外专兼职教师互补能力。
6.扩充教学软硬资源,持续改善人才培养条件
一流的新农科教育,要求有持续的软硬件投入与更新,目前还存在着线上课程不多尤其是实践教学、数字化教学资源不足、教学仪器设备更新率不高或持续投入、实习实践基地生产与生活条件不够好、学生第二校园经历少等问题,通过以下措施的实施,以持续改善人才培养条件。加强申报校级以上线上课程、线上线下结合课程、虚拟仿真课程建设与教材编写,以扩大国内高校课程共享度与应对疫情等紧急情况;构建实验教学仪器与设备更新、维护与持续投入机制,以保证国家一流专业对仪器与设备的要求;加强与有实力的水产企事业单位合作,构建相对稳定的、条件优越的、代表现代生产水平的实习实践基地群与校外高质量师资;加强教师带本科生做实验、出成果、组织与指导学生学科竞赛,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强与国内外高校进一步合作,以提高更多学生具第二校园经历。
7.完善与实施教学成效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实行教学质量评价,既是国家一流专业硬性要求,又能提高师生的自律意识与教学实践能力,目前还存在着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评价结果应用不够多、师生重视程度不够高等现象,通过以下措施,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与专业办学水平。加强包括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创新创业等方面改革,以提高专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建立老师主导的课程、教材、教研、指导学生等多类别评价机制,定量、定性与定量定性结合多方式评价机制,以及学生、同行和督导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机制,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建立学生主导的听课、实验、实习、学位论文、科研、参与学科竞赛、志愿者服务等五育并举评价机制,客观、主观与主客观结合多方式评价机制,以及学生间、任课或指导老师、学工线相结合的多方面评价机制,以提高学习主动性与学习效果。构建并完善教学效果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年终考核、教学奖励、评优、职称评聘、人才选拔等主要依据的应用机制,以提高教师对教学全过程投入的重视;构建并完善学习效果评价结果作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奖励、各类荣誉推荐等主要依据的应用机制,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六、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学科专业建设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需要学校、学院、学系和相关师生的密切配合。学院成立新农科建设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院长、主管教学副院长、学生工作副书记与系领导担任,上接学校教务处,下联工作小组与老师,制定或修订新农科建设各方面具体实施计划、措施与文件;工作小组由主管教学副院长、院督导、院教务办、学工办、系主任、系教研组负责人担任,主要落实新农科建设具体实施方案。本着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相关协调机制,形成任务分工明确、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加强对实施方案跟踪监测,将建设效果纳入各级领导的评价内容,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以推进新农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2.营造建设环境
高质量完成新农科建设任务,需要有优良的建设环境。按照“培养什么样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要求,转变广大教师的人才培养观念与意识,切实转变以教师发展为中心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加强五育并举,全方位、全过程、全体人员营造新农科一流学生培养氛围。梳理新农科专业一流学生标准体系,实行分类分层培养。加强新农科专业建设对教学的知识、能力、情怀需求与迫切性认识,注重交叉学科知识学习、内外办学资源扩大与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加强一流师资与团队、一流课程、一流教材建设,加强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科研成果转化为有效教学等教学培训,完善教师教学规范体系、教学投入制度、教学评价与结果应用以及绩效工资分配导向机制,切实推进与落实新农科专业建设。
3.加大经费投入
高质量建设新农科专业,需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整合学科建设经费、一流专业建设经费与教学平台建设经费,修订与完善一流专业在校内师资发展与校外师资聘用、教学设施设备维护与更新、教学研究、学生竞赛、学生第二校园经历、实践基地建设等经费持续投入制度与机制,优化资金扶持形式。鼓励以订单式、荣誉式、短期服务式、特殊需求式等多种形式,吸引与争取各级政府、社会与实力企业的教学研究经费、联合办学经费、冠名奖学金、冠名学生活动经费等专项资金支持与捐赠,形成投入多元化、利益共享的协同投入新机制。加强经费投入与使用评估工作,分析与运用评估结果,完善新农科专业建设经费持续支持机制。
(文后可附本轮聘期同期出台的博彩导航
相关文件)
博彩导航
党政办公室 2022年2月2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