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7日,由我主办的“海洋科学前沿与实践论坛”之“水产免疫中青年学者论坛”在东校区龙赛理科楼南楼428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由李成华研究员主持,邀请到了中山大学郭长军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神农英才”)、大连海洋大学王玲玲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厦门大学刘海鹏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山东大学王显伟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华东师范大学杨嘉龙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和华东理工大学阳大海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共6位水产免疫学专家为师生做报告。
会上,郭长军教授以《鱼类虹彩病毒致病机制与免疫防控》为题,介绍了他们团队发现的鱼类虹彩病毒免疫逃逸机制,解析了养殖环境诱发虹彩病毒疾病的分子机制,并展望了他们团队研制的虹彩病毒安全高效基因工程浸泡疫苗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郭长军教授做《鱼类虹彩病毒致病机制与免疫防控》汇报)
王玲玲教授在本次会上所做报告的题目为《SUMO-SOX11对长牡蛎颗粒细胞成熟过程的调控作用》。首先介绍了长牡蛎血淋巴细胞结构和功能特征,随后展示了她们团队关于SUMO-SOX11调节长牡蛎血淋巴细胞成熟的机制方面的研究,并对此研究在贝类病害的预警防控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可行性探讨。最后,王玲玲教授对研究生们提出了“兼容并蓄,卓越追求。自强不息,勤敏笃行”的殷切期望。
(王玲玲教授做题为《SUMO-SOX11对长牡蛎颗粒细胞成熟过程的调控作用》汇报)
刘海鹏教授聚焦水产甲壳类免疫学基础与应用,以《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机制》为题,先介绍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虾类养殖国,虾产业可持续发展仍遭受病害影响,对虾养殖成功率仅约20-30%,其中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尤为严重。在此背景下,刘教授团队针对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入胞感染新途径及其逃逸机制进行研究。在此次论坛上,刘教授围绕WSSV如何入胞、入胞后如何转运以及WSSV如何逃逸宿主抗病毒免疫这些关键科学问题,总结了其课题组在WSSV侵染机理这一关键基础问题的研究进展,为白斑病毒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刘海鹏教授做题为《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机制》汇报)
王显伟教授主要从事水产动物免疫与病害等相关研究,他在会上做了题为《甲壳类消化道免疫》的报告。从“如何平衡消化道本底免疫?”,“如何快速激活高水平免疫以抑制感染?”和“肠道免疫如何被影响,导致疾病发生?”这三个方面进行展开讲解,揭示了甲壳类肠道免疫机制,为疾病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王显伟教授做题为《甲壳类消化道免疫》汇报)
杨嘉龙教授以《鱼类 T 细胞免疫的代谢调控机制》为题,介绍了“鱼类T 细胞免疫与代谢程序的密切关联”、“T 细胞将代谢程序重编程为合成代谢,以支持免疫功能”和“代谢程序可成为T细胞免疫抑制的靶点”这三方面内容。这些工作系统阐明了罗非鱼T细胞免疫的过程、功能和调控机制,为全面了解鱼类适应性免疫推动养殖鱼类的免疫防病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杨嘉龙教授做题为《鱼类 T 细胞免疫的代谢调控机制》汇报)
阳大海教授在会上做了题为《鱼类训练免疫调控感染性肝损伤分子机制》的报告。通过提出“β-葡聚糖训练能否缓解感染性肝损伤?”、“β-葡聚糖训练如何缓解感染性肝损伤?”、“β-葡聚糖训练什么信号缓解肝细胞焦亡和器官损伤?”、“H3K4me3修饰的关健信号通路是什么?”、“通过表观训练线粒体自噬激活能否缓解肝损伤?”以及“β-葡聚糖如何被细胞识别介导训练免疫缓解感染性肝损伤?”这6个科学问题,并进行展开解答,由浅入深地阐明了鱼类训练免疫调控感染性肝损伤的部分分子机制。
(阳大海教授做题为《鱼类训练免疫调控感染性肝损伤分子机制》汇报)
这六场报告拓宽了学院师生学术视野,促进了科研交流合作,激发了现场众多师生的浓厚兴趣。在每场报告结束后,参会的师生都与专家们进行了深入地交流讨论。本次论坛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水产免疫方面的研究意义重大,我们每个研究人员都任重道远。